砂石骨料需求近6億噸!2023年達到峰值!未來三年,還有這些高速鐵路將開通!
礦業開發布局與結構進一步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明顯提升,礦業產業集群進一步壯...
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預拌混凝土質量管理的通知》(京建法﹝2016﹞1...
二十大會議結束後,前期受環保管控的砂石礦山企業陸續復產,但生產偏謹慎,砂石外銷增量有限。部分城市疫情形勢仍較嚴峻,受疫情防控影響,湖北各個城市等砂石骨料產銷情況表現不一,價格漲跌互現。部分地區疫情管控嚴格,砂石外銷受限依舊明顯。
2022年11月15日,湖北省發改委發布10月份湖北市場砂石、水泥價格。天然砂、機制砂小幅波動,天然砂(中粗砂)、機制砂全省均價分別為131.75元/噸、94.82元/噸,碎石(粒徑5-16mm)、碎石(粒徑17-31.5mm)全省均價分別為84.00元/噸、91.25元/噸。
天然砂、機制砂有漲有跌
監測數據顯示︰10月份,天然砂(中粗砂)、機制砂全省均價分別為131.75元/噸、94.82元/噸,環比分別︰下跌0.29%和上漲0.33%;同比分別下跌9.70%、3.31%。
碎石價格小幅上漲
監測數據顯示︰10月份,碎石(粒徑5-16mm)、碎石(粒徑17-31.5mm)全省均價分別為84.00元/噸、91.25元/噸,環比分別上漲︰0.70%、0.47%;同比分別上漲0.08%和下跌1.35%。具體價格走勢情況如下圖:
水泥價格上漲
監測數據顯示︰10月份,,42.5強度普通 酸鹽水泥、42.5強度礦渣 酸鹽水泥、52.5強度普通 酸鹽水泥,全省平均價格分別為︰507.43元/噸、496.02元/噸、554.87元/噸,環比分別上漲︰1.51%、2.72%、0.92%;同比分別下跌︰20.69%、26.27%、16.06%。水泥銷售進入傳統旺季,價格進入季節性上漲期,預計年底前價格呈小幅上漲態勢,價格總水平較平穩。
普通混凝土價格上漲
監測數據顯示︰10月份,強度等級C30普通混凝土全省均價為423.21元/立方米,環比上漲0.82%,同比下跌10.39%。
與往年同期相比,北方地區10月份以來的氣溫相對較低,東北等地已提前啟動供暖。湖北目前,部分城市也受到疫情影響,砂石外發受限,砂石需求基本以本地市場及周邊市場為主。江浙滬市場的需求仍處于恢復狀態。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據中國砂石協會獲悉,近日,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發布《建材工業“十四五”發展實施意見》(中建材聯行發﹝2022﹞70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涉及砂石骨料相關要求如下︰
? 全面推廣利用尾礦、廢石等生產石子機制砂,重點發展粒形、粒徑、級配、含泥量等均達到優質指標的精品砂石骨料,積極推動C02礦化骨料、建築垃圾的資源化處置。
? 以石子機制砂的顆粒整形、級配調整、節能降耗、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和工藝優化為重點,加強裝備、工藝與岩石匹配性研究。大力發展短流程技術和裝備,推進智能礦山、數字工廠、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工業機器人、數字季生、5G通信等新技術應用,運用三維電擬仿真、實時在線監測、礦山全工序無人化作業等手段,實現礦山開采,加工、運輸、管理、安全、環保等環節全流程、全過程數據共享、系統協同、平台統一和決策優化,形成綠色智能砂石供應鏈。
? 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加強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研發推廣數字礦山、優化采選運工藝裝備、減排除塵降噪、復綠復墾等重點技術。鼓勵地方政府建立“先征後退”的綠色礦山發展基金,支持綠色礦山發展。支持引導符合條件的礦山向工業遺址公園、地質公園、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等。
? 科學投放砂石資源采礦權,合理布局一批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完善循環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循環耦合發展。加快既有園區和產業集群升級,開展節能減排、循環利廢改造,實現新建園區高標準綠色化規劃建設,推動建設建材行業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實施意見》緊緊圍繞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提出了6個方面、24項具體任務,將對建材行業、企業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組織開展轉型升級相關工作提供具體指導。以共同推動建材行業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根據河北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氣象災害防御和環境氣象中心聯合會商,11月5日起,邯鄲市高空轉為脊區控制,地面受弱高壓後部偏南風影響,污染持續累積,出現中至重度污染天氣過程。
邯鄲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決定11月4日12時起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在確保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的前提下,全市域嚴格按照應急減排有關要求落實各項應急減排措施。解除時間根據會商研判結果另行通知。
應急措施
建議兒童、老年人和病人等易感人群盡量留在室內;一般人群減少或避免戶外活動;幼兒園、中小學校停止戶外活動;室外作業人員減少室外作業時間,加強自我防護︰醫療機構適當增加急診、門診醫務人員數量。倡導公眾綠色出行,廣大人民群眾要自覺減少駕駛機動車出行。
績效分級A級和引領性企業、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和疫情防控保障的企業,在確保污染防治設施有效運行、嚴格落實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下,自主采取應急減排措施。其他工業企業合理調控生產計劃,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按照《邯鄲市2022-2023年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工業源清單(修訂版)》橙色預警(Ⅱ級)差異化減排措施執行到位。
除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和疫情防控保障的工程項目、應急搶險施工和經市政府批準的重點民生工程外,原則上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建築拆除、噴涂粉刷等作業。礦山、砂石料廠、石材廠、石板廠等停止露天作業。未安裝密閉裝置易產生遺撒的煤炭、渣土、砂石料等運輸車輛應禁止上路。
疫情防控物資運輸車輛開通綠色通道,正常運輸;其他運輸環節,根據實際情況減少運力。工業企業及物流(除民生保障類)等涉及大宗原料和產品運輸的單位禁止使用國四及以下重型載貨汽車(含燃氣)進行運輸。施工工地、工業企業廠區和工業園區內停止使用國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除城市運行(含電力企業生產用煤、粉煤灰渣運輸,企業環保設施正常運行所需石膏、尿素、石灰石、酸堿及保證安全生產運行物資運輸、民生保障物資或特殊需求產品運輸)保障車輛和執行任務特種車輛外,原則上市主城區、縣(市、區)建成區內白天或全天禁止重型和中型貨車、三輪汽車、低速載貨汽車和拖拉機通行。
全市域範圍內,全時段禁止燃放任何種類的煙花爆竹和露天焚燒。
根據氣溫、濕度和天氣情況,在常規作業基礎上,對城市主要干道和易產生揚塵路段增加機掃、吸掃等清潔頻次,但應避開早、晚城市交通高峰期;主干道和易產生揚塵路段應增加機掃和灑水頻次。
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和各行業主管部門,全面開展督導檢查,促進各項措施有效落實。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一、統籌規劃用地規模和布局。市縣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明確能源礦產資源安全底線管控要求,合理安排砂石骨料采礦項目新增用地的布局、規模和時序,對采礦項目新增建設用地和存量采礦用地(包括義務人滅失的歷史遺留廢棄采礦用地、存在義務人的已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的采礦用地)復墾修復作出空間安排,列出采礦項目清單。在符合“三區三線”管控規則的前提下,將采礦項目用地布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作為審批采礦項目新增用地的規劃依據。
二、鼓勵使用復墾修復騰退指標辦理用地手續。采礦項目新增用地依法依規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采礦企業可對本企業在本地區(省域範圍內,下同)依法取得的采礦用地進行復墾修復並使用騰退指標,也可對本地區歷史遺留廢棄采礦用地進行復墾修復並使用騰退指標,新增建設用地面積不得高于復墾修復為農用地的面積。
三、允許復墾修復的新增耕地用于佔補平衡。采礦企業將本企業依法取得的采礦用地或歷史遺留廢棄采礦用地復墾為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的,經核定報備後可用于本企業在本地區采礦項目落實佔補平衡。
四、妥善處理權屬問題和利益關系。礦產資源開采確需征收土地的,應當符合《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情形。不符合法定可以征收情形的,可以在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後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通過集體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或者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方式保障采礦用地合理需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國有土地使用權人使用自有土地采礦,只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五、規範復墾修復驗收和地類認定。存量采礦用地復墾修復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確定土地用途,由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合同約定等進行驗收。通過驗收的復墾修復地塊,經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或日常變更機制認定地類和面積後,方可掛鉤使用。原則上應先復墾修復、再使用騰退指標。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涉及穩增長和能源資源安全的采礦項目急需使用土地的,在采礦企業提供復墾修復方案或與政府簽訂騰退歸還指標的協議,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一般不超過2年)完成復墾修復並歸還騰退指標後,可以先行使用。復墾修復後土地的管理,由各省(區、市)結合實際制訂實施細則。
六、強化組織實施和全過程監管。各省(區、市)要根據本通知要求結合實際制訂實施細則,對存量采礦用地復墾修復驗收和騰退指標使用情況負總責。部做好政策實施情況監管,定期開展抽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省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將采礦用地復墾修復騰退的指標、空間位置和審批情況納入全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管系統實行統一管理。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2022年,新冠疫情持續散發和國內經濟持續不景氣,讓礦山成為了地方經濟重要收入來源和招商引資有效推手,土地財政向礦業財政轉變的方向日益明顯,相較于2021年,2022年砂石礦權的競爭依舊激烈。據統計,2022年砂石出讓價格排名前十的采礦權,拍得價款合計399.55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6宗礦權都是廣東拍出,且出讓礦種多為花崗岩,其余4宗礦權為長江沿岸省份。
根據2022年10月28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印發的《廣東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顯示︰要強化珠三角地區建築石料資源保障,盡力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石料需求。在惠州、肇慶、江門等市布局一批千萬噸級的砂石資源基地。以西江、北 江、東江、花都-龍門、陽江-珠海、惠陽-深汕等6個集中開發區為主。
支持沿西江、北江、東江等主要運輸通道布局一批千萬噸級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至2025年,采石場數量控制在1150個以內,建築石料碎石類年產3億立方米以上,機制砂年產0.975億立方米以上。
同時據此前報道,今年6月以來,國家確定以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的舉措,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規模超6000億元,廣東省落地規模超千億元。其中,廣州市簽約項目共35個,簽約規模超過240億元。目前,廣州市35個重大項目11月底均已開工,12月,珠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砂石需求或將迎來大爆發!(點擊閱讀)廣東作為國內發展的“風向標”,2022年砂石礦權拍賣的市場行情值得一品。
由于大灣區國家戰略的實施,這幾年廣東省成為砂石行業的熱點地區,也是國內眾多企業十分看好的砂石礦山投資地區,而依托長江經濟帶,長江沿岸省份也頻出礦權。對于長江流域,川渝城市群、武漢城市群、長三角等是砂石需求的重要市場,依托長江“黃金水道”,超大型砂石礦權值得關注。
特別是湖北地區中電建年產7000萬噸砂石項目和華新水泥億噸砂石骨料項目,這都將對長江流域砂石市場產生深遠影響。而四川的年產2800萬噸的玄武岩項目,看似不起眼,實則對于玄武岩這類路面用砂石料市場,是名副其實的“巨礦”,非常值得關注。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2022年6月至2022年8月,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預拌混凝土質量管理的通知》(京建法﹝2016﹞14號)要求,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了2022年第三次預拌混凝土質量狀況評估工作,對全市正常生產的預拌混凝土企業進行了評估檢查。根據評估檢查結果︰
——原材料質量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石子機制砂質量證明文件不完整,砂石含水、砂含石試驗不規範,材料存儲標識更新不及時,出現砂石混倉現象等問題。
——本次抽檢中得分率較低的混凝土原材料主要為砂子和石子,其中砂子主要不合格指標為機制砂、混合砂的泥塊含量以及天然砂的含泥量;石子的主要不合格指標為含泥量。
——加強原材料進場檢驗力度,尤其是砂、石和摻合料等質量波動較大的原材料,適當增加車檢頻次,嚴禁使用檢驗不合格原材料。
本次評估我市正常生產的預拌混凝土企業及站點有95家,評估內容包括管理信息平台、生產管理、設備管理、原材料質量管理、出廠質量管理、企業試驗室管理、質量管理體系及資質、資料管理、合同管理以及預拌混凝土原材料和混凝土試塊(拌合物)抽檢。現場評估檢查平均得分為90.66分,樣品抽檢得分率為97.14%。
2022年預拌混凝土質量狀況評估項目全年共進行兩次分級,上下半年各一次,本次評估不單獨進行分級,僅作為下半年分級的依據。各企業要在進入冬施前做好相應生產準備工作,提前制定冬期混凝土生產管理制度或方案,強化冬施期間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合理安排常溫配合比與冬施配合比之間的餃接與過渡,提前做好試配等相關工作,嚴格按照配合比進行生產。
同時,進一步加強出廠質量檢驗,做好出廠質量跟蹤,嚴格確保混凝土出廠質量。加強原材料管理,積極應對原材料質量波動問題。
近期原材料供應相對緊張,在此情況下各企業要嚴格把控進廠原材料質量,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原材料采購機制,確保材料來源穩定,渠道合法;二是加強原材料進場檢驗力度,尤其是砂、石和摻合料等質量波動較大的原材料,適當增加車檢頻次,嚴禁使用檢驗不合格原材料。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規劃年產能7330萬噸!部署8個建築石料開采區以緩解砂石資源供需矛盾
據中國砂石協會獲悉,近日,《江甦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印發。《規劃》提出,2025年,全省開采總量預期在2.1億噸以內、礦山數預期在320個以內,差別化調控10種主要開采礦產開發強度。
在江甦北部、中部和南部統籌部署8個建築石料集中開采區,力爭形成數個年生產規模在 500 萬噸以上的建築石料開采基地,並規劃建築石料指標在年產能7330萬噸以緩解砂石資源供需矛盾。鼓勵引導礦山規模化開采,優化大中型礦山比例。至2025年,全省固體礦產大中型礦山比例預期在75%以上。
《規劃》強調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實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推動以及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仍將維持在高 位。砂石資源供需矛盾突出,要統籌實施國家戰略性礦產和江甦重要礦產的勘查開發,保持一定規模的礦產開采總量,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規模化開采建築石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方面,規劃共劃定13個重點開采區、8個建築石料集中開采區和19個省級重要礦產保護礦區。提出2025年全省開采總量預期在2.1億噸以內、礦山數預期在320個以內的開發強度調控目標。確定10個主要調控礦種,其中煤炭、水泥用灰岩等2個礦種年開采總量定為約束性指標,鐵礦、熔劑用灰岩、建築石料、凹凸棒石粘土、岩鹽、芒硝、地熱、礦泉水等8個礦種年開采總量定為預期性指標。
鼓勵引導礦山規模化開采,優化大中型礦山比例。2025年,全省固體礦產大中型礦山比例預期在75%以上。建築石料集中開采區在徐州、連雲港、淮安、南京、鎮江和常州等資源有保障、 開發有基礎的地區劃定 8 個建築石料集中開采區,力爭形成數個年生產規模在 500 萬噸以上的建築石料開采基地。
落實國土空間規劃管控要求,鼓勵引導集約化、規模化開采建築石料。建築石料集中開采區內礦山必須按照綠色礦山標準要求建設。摸清資源稟賦及開發利用條件,合理設置礦業權,建立建築 石料“淨礦”出讓工作機制。優化建築石料開采相關審批流程, 縮短審批周期,提高審批效率。積極推動建築石料開采基地建設,支持綠色環保砂石生產, 加快產業技術創新,不斷提升工藝裝備、污染防治、綜合利用、 安全生產水平。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據中國砂石協會獲悉,近日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發布《建材工業“十四五”發展實施意見》(中建材聯行發﹝2022﹞70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涉及砂石骨料相關要求如下︰
全面推廣利用尾礦、廢石等生產機制砂石,重點發展粒形、粒徑、級配、含泥量等均達到優質指標的精品砂石骨料,積極推動C02礦化骨料、建築垃圾的資源化處置。
以石子機制砂的顆粒整形、級配調整、節能降耗、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和工藝優化為重點,加強裝備、工藝與岩石匹配性研究。大力發展短流程技術和裝備,推進智能礦山、數字工廠、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工業機器人、數字季生、5G通信等新技術應用,運用三維電擬仿真、實時在線監測、礦山全工序無人化作業等手段,實現礦山開采,加工、運輸、管理、安全、環保等環節全流程、全過程數據共享、系統協同、平台統一和決策優化,形成綠色智能砂石供應鏈。
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加強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研發推廣數字礦山、優化采選運工藝裝備、減排除塵降噪、復綠復墾等重點技術。鼓勵地方政府建立“先征後退”的綠色礦山發展基金,支持綠色礦山發展。支持引導符合條件的礦山向工業遺址公園、地質公園、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等。
科學投放砂石資源采礦權,合理布局一批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完善循環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循環耦合發展。加快既有園區和產業集群升級,開展節能減排、循環利廢改造,實現新建園區高標準綠色化規劃建設,推動建設建材行業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實施意見》緊緊圍繞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提出了6個方面、24項具體任務,將對建材行業、企業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組織開展轉型升級相關工作提供具體指導。以共同推動建材行業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為了加強國家標準管理,規範國家標準制定、實施和監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制定國家標準管理辦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十六條要求︰推薦性國家標準鼓勵采用。在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政府采購等活動中,鼓勵實施推薦性國家標準。
這意味著︰明年3月1日起,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實施《建設用砂》《建設用卵石、碎石》等推薦性國家標準。《建設用砂》和《建設用卵石、碎石》是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國家標準修訂計劃、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歸口、中國砂石協會和北京建築大學等單位負責起草,兩項標準將于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為了加強國家標準管理,規範國家標準制定、實施和監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制定本辦法。國家標準的制定(包括項目提出、立項、組織起草、征求意見、技術審查、對外通報、編號、批準發布)、組織實施以及監督工作,適用本辦法。
對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需要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可以制定國家標準(含國家標準樣品)。對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滿足經濟社會管理基本需要的技術要求,應當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規定的技術指標以及有關分析試驗方法,需要配套標準樣品保證其有效實施的,應當制定相應的國家標準樣品。標準樣品管理按照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制定國家標準應當有利于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範社會治理,實施國家戰略。
積極推動結合國情采用國際標準。以國際標準為基礎起草國家標準的,應當符合有關國際組織的版權政策。鼓勵國家標準與相應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同步,加快適用國際標準的轉化運用。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9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听取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情況匯報,要求狠抓政策落實,推動經濟回穩向上;確定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為企業和群眾增便利;確定強化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和支持相關市場主體紓困政策,支撐經濟平穩運行;會議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修訂草案)》。
9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強化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和支持相關市場主體紓困政策,支撐經濟平穩運行。會議指出,交通物流是市場經濟命脈,要保通保暢並強化支持。一是保障港口、貨站等正常運轉和主干道、微循環暢通,防止“層層加碼”“一刀切”。二是在第四季度,將收費公路貨車通行費減免10%,對收費公路經營主體給予定向金融政策支持,適當降低融資成本。三是第四季度政府定價貨物港務費降低20%。
據中國砂石協會了解到,我國公路貨運量在全國貨運總量中的佔比達78%,通行費佔到了運輸成本的30%。第四季度將收費公路貨車通行費減免10%,這一舉措對砂石企業大大減輕成本負擔。而四季度政府定價貨物港務費降低20%,則意味著降低了進出口砂石、裝備等企業經營成本,對業績發展也有直接的利好。除了減輕企業的負擔該舉措對生產企業也有幫助。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各穩住經濟大盤督導和服務工作組要與督查整改餃接,協調解決問題,重點推進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設備更新改造等擴投資促消費政策落實。各地要扛起穩經濟保民生責任,經濟大省要挑大梁,共同鞏固經濟企穩基礎、促進回穩向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穩經濟保民生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十分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整體的內外部環境確實復雜而不確定,地方政府在穩增長、保民生的時候,需要及時根據環境的變化調整政策,並有針對性地落實各項舉措。
其次,統籌發展與安全的目標下,地方政府在穩增長和保民生當中需要完成的事項比較多,尤其是不同的地方政府,他們可能面臨的基本條件是不一樣的。另外擴投資和促消費在各地的情況有一定的差異,中央也意識到了地方政府所面臨的一系列困難,並正在想辦法協調職能部門和各級政府共同來解決。
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更新改造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過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推動基礎設施和設備改造是有效擴大政府投資、以投資帶動消費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盡可能發揮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務和積極財政政策作用的方式。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